top of page
作家相片Claudia Yeh

男人的愛情故事



前陣子買了一本情緒教育的繪本「沒得到也沒關係」,它成為我家小孩的愛讀物。內容大略講述小男生佑承為了喜歡的青梅竹和鄰家奶奶犧牲了自己最愛的迴力車,把老師的獎勵點數換了小女生最喜歡的東西送給她和鄰家奶奶。由於小孩在幼兒園也有所謂「好寶寶卡」的獎勵制度,所以他們對於這種獎勵換禮物的故事很有感。


每次為孩子讀完故事書,自己都亂感動一把,再看看女兒她那閃亮亮的眼神,不用問一定跟媽媽一樣亂感動一把。最後我把目光落在四歲兒子身上,問他:「如果你是佑承,你會換什麼,是你最喜歡的廻力車還是小昕喜歡的招財貓?」兒子毫不猶豫地回答:「迴力車。」也是啦。六歲以前都是自我中心,看個故事書就馬上要小小孩為喜歡的人延遲享受也是不太可能。我喜歡兒子的直率。


這時腦公跑出來講他的感受,簡直突破盲腸!

「這是個愛情故事。」

對…這就是個男生的愛情故事呀…。


記得之前問過腦公「男生會喜歡愛情故事嗎?」總覺得愛情漫畫都是女孩家家在看的東西,男人只愛愛情動作片。不過腦公的回答是:「當然喜歡!男生喜歡那種有冒險有愛情的故事,比方說美國隊長或戰地烽火情的浪漫。經過歷險而獲得佳人的類型。」「歐~原來如此。」


不知為何我突然想到我的男性個案們…。總覺得男人們似乎有種模式,或者可說是一種信仰,像是透過努力抱得美人歸,或是奉獻物質以表示對關係的在乎。我想這大概還跟傳統社會對男性的期許有關。成為經濟支柱養育妻兒,雖然台灣大部份夫妻都是雙方有工作,但這個理想目標似乎刻印在男人潛意識中。


有人為婚姻作出物質貢獻當然是很棒,但是婚姻出現狀況往往無法單用物質解決這麼簡單,女人要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我遇過幾位男性個案,有幾個共通點,心理明明知道問題不是單純花錢買單這麼簡單,得做很多艱難的溝通。正因為溝通這條路滿佈荊棘實在不擅長,只好逃避,或假裝視而不見。

和他們談完後我都在想是不是因為台灣的男生從小受到的感情教育太貧乏,使他們即使面對最親密的愛人都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當婚姻還順利的時候,男人們以金錢或物質來承諾未來還過得去,但婚姻不順利的時候,物質的承諾無法解決問題時,他們才會發現出如此徬惶。


「男兒有淚不輕彈」

真是他媽的歷史共業。

這跟「為母則強」一樣讓我討厭。


所以當我兒子哭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

「你可以哭。我等你哭完。」

1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